"米南加保"这一名字有着特别的含义。在当地语言里,"米南(Minang)"意为"胜利",而"加保(kabau)"则意为"水牛"。据传,在古代,米南加保人与邻族发生领土纠纷,众人建议双方各挑一头水牛,让它们相互搏斗,哪个民族的水牛被咬死,哪个民族就算输了。
为了获胜,邻族的首领挑选了一头身强力壮的母牛,而米南加保人则选了一头小水牛,并在小牛的犄角上绑上刀片。两牛上场对阵时,小牛仔见到母牛,直奔过去找奶吃。母牛毫无防备,被小牛犄角上锋利的刀刃戳进了肚子,当即倒地而亡。这样,小水牛为米南加保族赢得了胜利。从此,米南加保族名便流传至今。一直到今天,米南加保地区还分布着一些屋顶状如牛角的房屋,称为RumahGadang(意为"大房子"),体现着上古的那段传说。
简史Dharmasraya 王国 (1183–1347)
帕加尔鲁荣王国(米南加保王国) (1347–1833)
帕德里战争 (1803-1837)
一些宗教界人氏受沙特瓦哈比派影响,要求废除建立在母系传统基础上的与伊斯兰教不符的传统习俗,并实行严格的伊斯教法,他们被称为帕德里派。帕德里派与想保留传统文化的传统贵族阶层发生了严重的冲突,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,帕德里派攻占了在帕加尔鲁荣的王宫,多数王室成员遇难。传统派向荷兰人求助,荷兰人利用此机会,控制了米南加保地区。帕德里战争之前,米南加保人是名义上的伊斯教徒,帕德里战争期间,由于帕德里派的影响,米南加保人的伊斯化大大加强。后来,米南加保人内部达成妥协:保留传统文化,同时做虔诚的伊斯兰教徒,所谓的"tradition founded uponIslamiclaw, Islamic law founded upon theQur'an"。
经济米南加保人主要从事农业,种植水稻、旱稻和杂粮。他们也善于经商。足迹遍布于印尼各地,他们生产的花裙布在印尼各地很受欢迎。